当前位置:

二|管式换热器结构与性能特点

创建时间:2025-06-23 16:04
浏览量:0

 

1.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在换热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管壳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它由壳体、管束、封头、管板、折流挡板、接管等部件组成。其结构特点是,两块管板分别焊于壳体的两端,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整个换热器分为两部分: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两端相贯通处称为管程;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处称为壳程。冷、热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中连续流动,流经管程的流体称为管(管程)流体,流经壳程的流体称为壳(壳程)流体。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若管流体一次通过管程,称为单管程。当换热器传热面积较大,所需管子数目较多时,为提高管流体的流速,常将换热管平均分为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依次往返多次,则称为多管程。管程数 可为2、4、6、8, 太大,虽提高了管流体的流速,从而增大了管内对流传热系数,但同时会导致流动阻力增大。因此,管程数不宜过多,通常以2、管程最为常见。

 
壳流体一次通过壳程,称为单壳程。为提高壳流体的流速,也可在与管束轴线平行方向放置纵向隔板使壳程分为多程。壳程数 即为壳流体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
 
分程可使壳流体流速增大,流程增长,扰动加剧,有助于强化传热。但是,壳程分程不仅使流动阻力增大,且制造安装较为困难,故工程上应用较少。为改善壳程换热,通常采用折流挡板,通过设置折流挡板,以达到实现强化传热的目的。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数最多,旁路最少;每根换热管都可以进行更换,且管内清洗方便。其缺点是壳程不能进行机械清洗;当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较大(大于50℃)时产生温差应力,需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因而壳程压力受膨胀节强度的限制不能太高。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壳方流体清洁且不易结垢,两流体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2)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浮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壳体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当换热管与壳体有温差存在,壳体或换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管内和管间的清洗。其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之间若密封不严,发生内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壳体和管束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3)U 型管式换热器

U 型管式换热器其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为 U 型,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 U 型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U 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造价低;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其缺点是管内清洗比较困难;由于管子需要有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层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层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U 型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以及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一般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介质走管内,可使高压空间减小,密封易解决,并可节约材料和减少热损失。

 

(4)填料函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其结构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制造方便,耗材少,造价低;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其缺点是填料函耐压不高,一般小于4.0MPa;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漏,对易燃、易爆、有毒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填料函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介质易结垢,需经常清理且压力不高的场合。

(5)釜式换热器

釜式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上部设置适当的蒸发空间,同时兼有蒸汽室的作用。管束可以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或 U 型管式。釜式换热器清洗维修方便,可处理不清洁、易结垢的介质,并能承受高温、高压。它适用于液-汽式换热,可作为最简结构的废热锅炉。

 

管壳式换热器除上述五种外,还有插管式换热器、滑动管板式换热器等其它类型。

 

2.蛇管式换热器

 

蛇管式换热器是管式换热器中结构最简单,操作最方便的一种换热设备。通常按照换热方式不同,将蛇管式换热器分为沉浸式和喷淋式两类。

(1)沉浸式蛇管换热器此种换热器多以金属管弯绕而成,制成适应容器的形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内、管外进行换热。几种常用的蛇管形状。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防腐蚀、能承受高压。其缺点是由于容器的体积较蛇管的体积大得多,管外流体的传热膜系数较小,故常需加搅拌装置,以提高其传热效率。

 

(2)喷淋式蛇管换热器,此种换热器多用于冷却管内的热流体。固定在支架上的蛇管排列在同一垂直面上,热流体自下部的管进入,由上部的管流出。冷却水由管上方的喷淋装置中均匀地喷洒在上层蛇管上,并沿着管外表面淋沥而下,降至下层蛇管表面,最后收集在排管的底盘中。该装置通常放在室外空气流通处,冷却水在空气中气化时,可带走部分热量,以提高冷却效果。

与沉浸式蛇管换热器相比,喷淋式蛇管换热器具有检修清理方便,传热效果好等优点。其缺点是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冷却水量较大,喷淋不易均匀。蛇管换热器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常被用于制冷装置和小型制冷机组中。

3.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由两种不同直径的直管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其内管用U型肘管顺次连接,外管与外管互相连接而成的,其构造如图片4-43所示。每一段套管称为一程,程数可根据传热面积要求而增减。换热时一种流体走内管,另一种流体走环隙,内管的壁面为传热面。

 

 

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耐高压;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增减;适当地选择管内、外径,可使流体的流速增大,且两种流体呈逆流流动,有利于传热。其缺点是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大;管子接头多,检修清洗不方便。此类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及小流量流体间的换热。

 

4.翅片管式换热器

 

 

翅片管式换热器又称管翅式换热器。其结构特点是在换热器管的外表面或内表面装有许多翅片,常用的翅片有纵向和横向两类,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几种翅片形式如下。

 

 

 

翅片与管表面的连接应紧密无间,否则连接处的接触热阻很大,影响传热效果。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热套、镶嵌、张力缠绕和焊接等。此外,翅片管也可采用整体轧制、整体铸造或机械加工等方法制造。

 
化工生产中常遇到气体的加热和冷却问题。因气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很小,所以当与气体换热的另一流体是水蒸汽冷凝或是冷却水时,则气体侧热阻成为传热控制因素。此时要强化传热,就必须增加气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在换热管的气体侧设置翅片,这样既增大了气体侧的传热面积,又增强了气体湍动程度,减少了气体侧的热阻,从而使气体传热系数提高。
 

当然,加装翅片会使设备费提高,但一般当两种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之比超过3:1,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经济上是合理的。翅片管式换热器作为空气冷却器,在工业上应用很广。用空气代替水冷,不仅可在缺水地区使用,在水源充足的地方,采用空冷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图文来自网络,仅做技术交流分享之用,联系侵删。)